BCSD偕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成員發佈自然正向觀點報告,開啟企業自然正向之旅


照片: 海委會黃向文副主委(右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左四)、BCSD Taiwan常務監事陳思寛(前排中)與自然生物多樣性平台成員共同發佈自然正向觀點報告書

面對全球暖化和環境劇變的挑戰之下,永續發展與淨零排放成為企業行動的關鍵詞。然而,生物多樣性對於全球經濟產出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更是永續轉型的重要機會,氣候與自然問題應當一併探討與解決。

在探討自然永續發展時,不同地域性對自然議題的影響和依賴也有所不同,使得在地化的自然保護策略變得尤為重要。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成員的支持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 於日前推出《企業的自然正向之旅─臺灣自然正向觀點報告》,為企業提供臺灣第一本在地化的自然永續行動指南。WBCSD Nature Action Senior Director, Julian Hill-Landolt 特別來到台灣,與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成員面對面交流,分享WBCSD對自然行動的前瞻觀點和相關工作。


照片: Julian Hii-Landolt, Senior Director of Nature Action, WBCSD

《企業的自然正向之路─臺灣自然正向觀點報告》旨在引導企業識別並採取有效的自然保護行動。報告以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世界經濟論壇(WEF)和資本聯盟(Capitals Coalition)共同制定的ACT-D(評估、承諾、轉型和揭露)上位行動架構為核心,匯集了國內外的專業資訊和評估管理工具、專家意見、政府政策及企業案例。其中包括海洋委員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政策專文、以及台達電子、國泰金控的實務案例。歷經多次討論和修訂,最終完成了具台灣在地特性的企業自然永續行動指南。

此份觀點報告內容除了指出自然退化與生物多樣性損失之風險、闡述自然正向的定義,以及企業自然正向圖徑,更詳實介紹了ACT-D架構,引導企業分四個階段依序實施自然行動:

  1. 評估(Assess):企業需要全面評估自身運營活動和價值鏈中對自然的影響與依賴。具體方法包括使用自然資本議定書、生物多樣性相關圖資、參考TNFD及SBTN等指南規範,識別並量化企業的自然風險和機會。
  2. 承諾(Commit):在評估的基礎上,企業應設立具體的自然保護目標與承諾,並將其納入企業的核心策略。例如,承諾在一定時限內於重大地區達成特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等。
  3. 轉型(Transform):企業需制定並實施具體的行動計劃,以實現其自然保護目標。這包括改進生產製程、採用永續資源管理策略以及參與生態保護項目等。
  4. 揭露(Disclose):最終,企業應參考國際揭露標準定期揭露其自然行動的進展和成效,並接受外部確信和監督,以確保企業行動的透明度。

企業若遵循ACT-D架構中各階段的行動,將能大幅提高其應對自然風險的能力,並創造長期的財務與社會價值。觀點報告中所提供的台達電子和國泰金控的案例,也證明了企業或金融機構採取ACT-D行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這些案例展示了在實踐ACT-D行動時,同時也與國際趨勢和指南相互呼應並獲得成果。透過這些具體的實踐經驗,鼓勵更多企業採行ACT-D架構回應自然議題,共同邁向自然正向的未來,為全球自然環境做出貢獻。

不論是氣候或自然挑戰的解決方案都需要集體智慧本和資源的支持,本次《企業的自然正向之旅─臺灣自然正向觀點報告》得以發布,主要來自於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成員的支持,包括中華電信、台新金控、台達電子、永豐銀行、宏碁、佳世達科技、信義房屋、研華科技、國泰金控、崇越科技、啟碁科技於編製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和協助。如同BCSD Taiwan莫冬立秘書長在前言中指出:「企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僅是自然議題的一部分,更是潛在解決方案的主要提供者。」以此和企業共勉,一同為自然正向目標邁進。

報告全文可透過下列連結下載,歡迎更多對自然議題感興趣的企業和機構加入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共同推動自然正向的未來。

下載連結:企業的自然正向之旅─臺灣自然正向觀點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