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 COP16.2在羅馬:消除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的路線圖已制定,現在需要將重點轉移到行動上

(3 March 2025)

在羅馬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COP16.2)續會結束時,各國政府就哥倫比亞卡利的未決問題達成共識,並就關鍵議題達成協議。透過密集的談判,在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制定了推動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特別是在解決7000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方面,這是具有正向意義的。不過仍然迫切需要調動財政資源,特別是為開發中國家和經濟正在轉型中的國家。以下展示了在羅馬取得的主要成果:

資源調動

  • 各國就資源動員策略達成一致,並制定了至2030年彌補資金缺口的路線圖。
  • 儘管有關新專用基金的決策已推遲至2028年的COP18,但仍將繼續討論調動其他資金來源和擴大生物多樣性資金的全球貢獻者基礎。
  • 該策略明確呼籲增加私部門對生物多樣性的投資,同時已開發國家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也應做出貢獻,包括透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
  • 根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的目標18,各國政府承諾優先改革對環境有害的補貼,並將此作為一項關鍵行動。
  • 將設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財政與環境部長對話機制,為推進生物多樣性融資的討論創造一個高層次的平台。

強化執行與監督

  • 關於GBF監測框架的協定將使政府能夠有效地追蹤進展,強化全社會參與的方式,並加強問責機制。
  • 其中包括目標15的核心指標,該指標將用於追蹤政府是否已制定「法律、行政或政策措施」,以鼓勵並促使企業與金融機構採取行動,並揭露其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依賴、影響和風險。
  • 經協議的報導機制將明確如何納入非國家行為者(包括私部門)的貢獻。

私部門參與及卡利基金(Cali Fund)

  • COP16.2的決策為公司創造更大的確定性,強調投資於自然不僅是合規行為,更是提升企業韌性與創新的機會(例如淡水安全、授粉、生態防洪與侵蝕控制等)。
  • 私部門對自然的投入正在加速,越來越多的企業承諾透過TNFD揭露自身與自然相關的風險、發佈自然策略,並制定以科學為基礎的自然目標。
  • 卡利基金(Cali Fund)於2月25日正式啟動,為企業提供一個重要的工具,以支持自然保護,並確保公平的利益共享,特別是與原住民族群及當地社區合作。

「在最新一輪的談判中,我們成功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以應對生物多樣性金融缺口。我們對於COP主席國的強力領導以及各國政府在達成共識過程中的合作感到鼓舞。資源動員和金融機制決策的通過,顯示各國對於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目標的承諾。
這些成果,包括商定的時間表,現在必須轉化為加速、具體且可衡量的行動,以確保一個公平、促進自然正向(nature-positive)發展、並實現淨零排放的未來。儘管COP16.2在羅馬的整體成果令人振奮,但展望即將到來的UNFCCC COP30,我們必須繼續確保自然議題在全球議程中的優先地位,並確保真正的資金流向自然。我們必須認識到氣候變遷、自然喪失與社會不平等之間的相互關聯,並確保我們推動的解決方案能夠為經濟、地球和人類帶來多重效益。
特別是,我們鼓勵所有利害關係人真正努力減少有害補貼,這些補貼扭曲資源配置,影響市場價格。私部門已準備好採取行動來保護、恢復和永續利用自然,而這正讓這些政策進展變得更加重要。」
— Eva Zabey, CEO, Business for Nature

原文連結
COP16.2 Rome. A roadmap established to close the biodiversity finance gap, now focus needs to shift to action
https://www.businessfornature.org/news/cop162-rome-a-roadmap-established-to-close-the-biodiversity-finance-gap-now-focus-needs-to-shift-to-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