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類: 企業社會責任
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評鑑 編列台股永續指數
2014資誠企業社會責任論壇,資誠營運長周建宏(左起)、導演齊柏林、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吳文雅、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資誠副所長吳德豐、資誠所長張明輝、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董事學會理事長許士軍與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共同倡導。記者黃義書/攝影
「2014年資誠企業社會責任論壇」6日舉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已責成證交所與櫃買中心今年推動公司治理評鑑,二到三年後再從上市櫃公司中,遴選表現優異的企業編列台股永續指數,作為投資人選股的參考指標。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吳德豐表示,台灣去年下半年爆發食安與環保工安事件,讓社會開始尋思「誰能為台灣社會重建信心?」吳德豐認為,上市櫃公司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雖然不代表未來將善盡企業公民責任,但無論如何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從編製過程,學習企業社會責任的真諦。
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說,上市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有四大原則,分別是落實推動公司治理、發展永續環境、維護社會公益與加強資訊揭露。
李述德說,企業社會責任簡單說,就是關心員工、顧客與股東的生活、生命與生態,它不是企業額外負擔,是企業經營的核心,是本來就該做的,老祖宗之前講過的道理,正派經營、永續經營、童叟無欺、價格公道。
「老闆照顧員工天經地義,工廠把社區關係搞好,也是天經地義,照顧弱勢本來就該做,」李述德說,「台灣過去對環保相對不注意,所以現在要靠我們把環境逐步回復,如何節能減碳、綠色採購都牽涉到環保,透過資訊的揭露,讓社會各界共同監督」。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說,台灣百大企業中,電子業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比率最高,關鍵乃是蘋果等供應鏈下游客戶,逼著供應商做,他認為,台灣過去談社會責任都是被動式要求,現在企業永續要從被動改成主動,當成公司利基,才能追求公司永續發展。
同時為實踐低碳永續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結束前,由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捐贈予主辦單位2噸通過VCS認證的碳權,作為抵減此次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並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喚起更多的行動來實踐低碳永續的生活。 (系列18)
【聯合報╱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 2014.03.10 02:2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