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PBAF準則2023年版─生態系服務之依賴性評估

金融機構越來越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依賴性,不論對風險或機遇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若透過投資可以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永續利用方面發揮作用,不僅有助於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生物多樣性目標,而且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要發揮此一作用,獲得關於以科學為基礎的生物多樣性影響可靠數據將是重要的先決條件。

生物多樣性核算金融聯盟(PBAF,Partnership for Biodiversity Accounting Financials)為荷蘭的非營利基金會,2019年時由創始合作夥伴ASN Bank、ACTIAM、FMO、Robeco、Triodos Bank和Triple Jump等創立,該組織的主要目標為制定「PBAF準則」,協助金融機構採用統一的方法,評估和揭露貸款和投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和依賴性。而PBAF和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皆受到荷蘭政府的積極支持,也加強了該倡議與國際政策以及金融領域相關倡議的聯繫。

PBAF準則自2019年開始制定,定義了數據和工具所需的內容,以提供有關金融機構對生物多樣性影響之科學、可靠與一致的訊息。PBAF為金融機構提供有關生物多樣性影響和依賴性評估的實用指南,並定義了這些評估資訊(無論是否由數據提供商執行)向金融機構提供正確訊息所需的內容。

截至2022年9月為止,共有來自11個國家的40間金融機構一同支持與領導準則的制定工作。借助這些訊息,金融機構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報導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與機遇,並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永續利用做出貢獻。

PBAF準則的2022年版於去年6月份推出,其中描述了實行生物多樣性足跡的要求和建議:讓金融機構有一套評估辦法以衡量、管理和報導其提供的貸款和投資(如股票、債券和綠色債券等)對於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正面或負面影響。

PBAF準則的制定也盡可能與金融領域的其他舉措保持一致,例如TNFD、SBTN和歐盟協調計畫(EU Align project)。除此之外,此標準還介紹了金融機構可以用來確定其影響的各種方法和工具,包含使用衛星圖像繪製森林砍伐地圖,以及通過河流中的DNA痕跡檢測某些物種。

PBAF準則2023年版則於7月5日下午啟動,除了發布之外,還將舉辦一小時的網路研討會,其中將解釋該準則的第一部分。正如標題所示,此為PBAF的新部分,重點是依賴性評估,新增的部分為依賴性評估步驟提供指導,包括PBAF對金融機構和數據提供商的要求和建議。在今年晚些時候,PBAF準則的其他部分也將隨之更新。

參考資料:
https://www.pbafglobal.com/newsitem/launch-pbaf-standard-v2023-assessment-of-dependencies-of-ecosystem-services#newsitemtext
https://www.pbafglobal.com/newsitem/partnership-for-biodiversity-accounting-financials-pbaf-presents-standard-for-impact-assessment
https://pbafglobal.com/about-pbaf
https://www.pbafglobal.com/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