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2022十大ESG趨勢
30 Dec 2021 文/ MSCI 譯/廖承甄
2022年以及未來十年將有什麼變化?
近年來,氣候變遷已超越公司治理,成為投資者最為關注的ESG議題,而且ESG投資已成為主流(永續投資吸引了監管機構的關注足以證明這一點)。然而,在未來十年中,企業、投資者和地球都會出現新的風險,檢視著人類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了多少教訓。
氣候問題對所有公司是平等的
1. 新的「亞馬遜效應」:企業推動企業 實現淨零供應鏈
每個人都在亞馬遜購物,但亞馬遜從誰那裡採購?在世界各地的公司董事會會議室中,推動設定淨零目標引發了一個共同的問題:供應商如何是好?隨著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努力實現淨零排放,供應商可能要面對溫室氣體(GHG)減量的壓力,如同定價下降的壓力一樣。
2. 私有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受公眾監督
批評指出,私有公司現已成為碳密集的化石燃料資產的避難所。但這些指控是真的嗎?目前尚無定論,因為擁有這些公司的私募股權基金並沒有提出異議。
3. 煤炭難題:重新思考撤資
如果目標是淨零投資組合,撤資似乎是阻力最小的路徑,尤其是與煤炭相關的投資。然而,這很可能難以推動淨零經濟的實現。因此,投資人可能擴增投資方式:在可以發揮影響力的地方參與議合,在不能發揮影響的地方撤資,再加上集體參與政策討論以改變環境。
4. 沒有第二個地球:氣候調適(Climate Adaptation)融資
即使我們成功地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到2°C的範圍內,仍無法消除極端自然災害的威脅。毫無疑問地,對於幫助面對極端氣候的氣候調適專案的需求是必然的。隨著政府和跨國公司發行債券來支付氣候調適專案的費用,它們可以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大規模擴展。
ESG成主流
5. 隨著共通的ESG語言出現,漂綠現象逐漸消退
2021年流入ESG基金的資金令人興奮,但隨著ESG的崛起,對其可信度的質疑也隨之而來。懷疑論者和理想主義者都舉出漂綠或社會責任的例子。好消息是,我們看到了一種新興的共通語言,有助於提升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闡明選擇。
6. 監管機構的兩難:收斂或分立?
在2021年,就有至少在12個市場34個監管機構和立法者就ESG進行正式諮商,難怪企業和投資人都在困擾。在一些核心領域有趨同的趨勢,但由於各區區域的優先考量不同,有進一步分裂的跡象。
7. ESG評級的正當性
十年前,只有少數投資人了解並使用ESG評級。而今,投資人、企業、新聞媒體和大眾都希望他們能幫助回答各式問題。相信不久之後,監管和市場力量可以鼓勵構建ESG評級的行為準則,明確說明ESG評級採用和不採用的內容。
新興風險和機遇
8. 咖啡 v.s. 漢堡:生物多樣性與食品的未來
COP26的永續農業議程和將於2022年春季召開的昆明會議的目標反映了一個可怕的現實:如果不徹底改變糧食生產和飲食習慣,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會迫使我們改變。無論如何,農業與食品行業都在進行徹底的重塑。
9. 細菌增長:另一場健康危機的逼近
人類仍持續與COVID-19對抗,而下一場全球健康危機已經構成威脅:至2050年,每年可能有1000萬人死於以前可治療的細菌感染。為面對這一挑戰,我們需要大量投資新型抗生素,並在未來幾年大幅減少其日常使用,尤其是在農業部門。
10. 公正轉型:尋找需求和可投資性的關係
隨著私人融資開始引導全球資本實現淨零目標,許多人意識到,如果我們將最脆弱的族群、社區和國家拋在後面,遏制氣候風險的努力就不太可能取得系統性的成功。
參考資料:
https://www.msci.com/documents/10199/9d2eeece-c2db-3d86-873f-faaac8cd62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