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金融及新興低碳技術
28 April 2022
文/廖承甄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與永豐金控合辦的「2022永豐ESG論壇-以永續金融助攻台灣淨零」於3月16日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上,邀請到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副院長暨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主任彭裕民分享創新低碳技術以及低碳轉型的思維。
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那麼富裕與健康,但是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面對這麼多未來的不確定性。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當全球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到外銷國家,我們沒有辦法置身事外。此外,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規範日益嚴謹,如何因應將是一大挑戰。
工研院的角色介於學術與產業之間,經常與企業合作開發新的低碳技術與解決方案,協助企業轉型。彭副院長強調面對淨零,技術創新以及投資的重要性,要領先研發出創新低碳技術,成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而其中的關鍵在於資金的投入。
2050是淨零的目標年,但是在不久的2030台灣企業便會面臨非常直接的挑戰。國際品牌商紛紛喊出2030年達成供應鏈碳中和甚至是負碳,處於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的台灣產業必然需要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彭副院長認為材料的循環是減碳的重點,只要可以循環再利用,即可減碳30%;然而,目前技術成本高,期望能由品牌商帶動供應鏈。另外,也可以跳脫舊有產品設計思維,例如研發單一材料的產品,以利回收和循環利用。說來容易,彭副院長也承認要達成有其困難,並且也認知到需要系統層面的轉型。
製造部門占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的52%,若能降低製造業的排放量,將大幅推進台灣淨零的進展。對許多高排放的產業來說,這些排放不僅是風險,更是機會。企業應努力找尋低碳商機,所減少的排放將是未來重要的籌碼。
對於高碳排的產業,彭副院長提供了一些低碳的策略與方向。對石化產業而言,應該要使原料盡可能地循環,並且製程導入電氣化與氫能,重點在於電氣與氫能來源必須是低碳的,彭副院長認為生質能會是解方,像是透過樹木或廢棄農業品的加工再利用提供潔淨能源。
此外,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低碳的路徑不該是單一的,需要有多元途徑達成低碳目標。以台灣水泥為例,其水泥製程需要燃燒大量煤炭,目前台泥採取的作為是碳捕捉,並以捕捉而來的碳發展出其他的商業運用;另一方面,積極佈局再生能源電廠以及儲能設施,建立自身的低碳能源來源,製造低碳水泥。
創新的技術以及商業模式充滿商機,但是也更需要資本的投入,例如產品及服務(Product as a Service, PaaS)的循環策略,便需要大量資金作為後盾,若金融業可以洞燭先機,先行投入,更將有助於加速台灣企業的低碳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