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責任銀行發展趨勢

金融業具導引資金的重要角色,在促進企業永續發展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UNEP FI)在今年最新的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進度報告中,表示銀行對環境、社會及經濟具間接性重大影響。意即銀行透過融資放貸或投資對象的經濟活動篩選,而非銀行業的營運本身,來實踐永續發展。

永續金融概況
據Bloomberg統計,2020年全球具有永續性質的債權(包括永續發展債券、綠色貸款、永續績效連結貸款、永續連結債券等)規模攀升至7,32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成長約29%。

「貸款市場協會(Loan Market Association, LMA)」發布綠色、社會及永續發展連結貸款的國際原則及指引,成為銀行同業在發展永續性質的金融商品時可依循的自願性架構,以確保永續金融商品的誠信發展,避免「漂綠(Green Washing)」或「彩虹漂洗(Rainbow Washing)」。

責任銀行原則
UNEP FI繼責任投資原則及責任保險原則之後,於2019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推出「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成為銀行業在發展永續金融的過程中,重要的國際指導原則。全球目前有260間銀行簽署響應,掌握約為70兆美金,約佔全球銀行的 40%。

PRB的簽署銀行需要遵循六大原則:


圖一 PRB六大原則

而時程方面,簽署方必須於簽署後的一年半內發布首份落實PRB報告,且須於2年內完成前述第一步驟的「影響力分析(Impact Analysis)」,然後必須4年內設定好目標,4年之後開始執行達成目標所必要進行的行動。

圖二 PRB簽署方須遵守之時程

PRB推出已滿兩年,UNEP FI整理出目前響應單位的相關作為。從2019年至今,簽署的單位從132家攀升至260家,簽署單位成長了大約87%,資產的規模也成長了將近18兆美金,說明全球銀行業的響應支持力道持續的成長。

進度報告也對所有受訪銀行所開發的永續商品進行調查,項目包括儲蓄、貸款、債券、專案融資、專為回應Covid-19的債券等。然而,上述的金融商品總額約為2.3兆美金,僅佔受訪銀行總資產的6.86%,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細究目前簽署方較具影響的面向,其一二名與氣候的減緩與調適有關;第三為為普惠金融。另外,可以注意到生物多樣性也在列,凸顯未來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發展的潛力與重要性。

圖三 PRB簽署方辨識出的重大議題

影響力分析
簽署方在發布第一份PRB之後的第一步驟需要完成影響力分析。為協助企業評估,UNEP FI發起「正向影響力倡議(Positive Impact Initiative)」,發布文件與工具,幫助銀行業者鑑別其資產組合的影響力分析。今年(2021)四月,此工具更新至第二版。

雖然我國企業無法實質簽署響應PRB,但我們仍能透過此工具一窺責任銀行領域的進展。簡單介紹影響力分析,其流程可分成三階段:

一、範圍界定(Scoping):檢視銀行的業務性質,以及營運國家、份額等等。
二、鑑別影響力(Impact Identification):鑑別業務活動分類和在地「永續需求」。
三、影響力評估(Impact Assessment):進行整合分析,得出具重大影響力的面向,以便進行後續目標設定和執行。

影響力分析只是銀行業實踐責任銀行原則的第一步,重要的仍是後續的目標與執行。不過,透過好的工具可以協助業者對症下藥,做出最合適的永續決策,對當地做出實質的永續貢獻。

簡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