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轉型金融指南:確保企業氣候轉型計畫之可信度
當全球面臨快速和深入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特別是能源密集型和難以減排的行業,對於實現《巴黎協定》升溫不超過1.5°C的目標至關重要。重要的是,脫碳措施的資金流必須進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才能確保全球轉型真正實現。然而,現有永續金融尚未將所有產業和區域包含在內,因此可能讓發展中經濟體望塵莫及。
新興的轉型金融概念目的為,根據產業面和地域面所提出更具包容性的方法。然而,包容性的代價是犧牲環境完整性,也增加漂綠(Green-washing)風險,並導致碳密度鎖定效應。OECD《轉型金融指南》基於以下假設提出一個專注於可信的企業氣候轉型計劃方向:為確保轉型金融的環境完整性,投融資必須基於具可信度之公司轉型計劃的支持。為促進市場參與者對此類計劃的制定和評估,以及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制定相關政策框架,該指南提出具可信度之企業轉型計劃的十個關鍵要素。
本指南認為轉型金融的目的在於實現永續或達到淨零的動態過程,而不是用於已經進行的永續或淨零活動,希望為整個經濟體動員金融資源並提供脫碳前瞻性,同時避免侷限於永續發展目前的靜態觀點。過去的永續金融較不關注轉型面向,在未將轉型考量納入主流產業規劃和決策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實現《巴黎協定》所需的溫室氣體減排量。
根據OECD針對轉型金融進行的產業調查,以及與在該領域活躍的司法機關和市場參與者的磋商,本指南的主要貢獻為:
對現有的轉型金融方法進行全面性的定位和比較,包括目前為止所有相關金融工具的概述。
分析於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中,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將轉型考量納入主流決策因素的主要挑戰和障礙。
建立於現有基礎上的10個具可信度之企業轉型計畫的關鍵要素,對過去缺漏的部分進行補充。此概論借鑒了合適的永續金融工具和架構,並介紹目前尚未充分探索但可以提高轉型金融可信度、環境完整性和包容性的新要素。
什麼是轉型金融?
目前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尚未有公認的定義,但市場行動者和司法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架構,並發布了和轉型金融相關的金融工具。由於兩者在環境目標和監管規定的水準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可比較性受到限制,也可能會增加國際投資人的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透過提供強而有力且廣泛的排碳策略,作為相關金融工具的基礎,以及全球性和跨部門的企業制定和使用具可信度的氣候轉型計畫,將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
部分追求轉型金融的監管單位認為,環境目標與國家自訂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一致即可,但另一些監管機關則認為只依賴NDC並不足以達成《巴黎協定》的降溫目標。為了界定轉型金融的機會,那些回覆OECD產業問卷的市場行動者指出,他們主要使用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ssociation,ICMA)的準則和手冊、氣候債券倡議組織(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CBI)之架構、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EU Taxonomy)或是由內部所制定的架構。
大多數參與產業調查的作答者表示,不論在現今或未來,在轉型金融相關的交易中與債務相關的工具皆扮演重要角色,這點也反映在現存的債務發行中,例如目前永續相關的債券和貸款是最常見和主要的金融工具,只有少部分轉型債券。然而,債務市場並不足以動員足夠的淨零轉型資本,私募股權、創投資金以及混合工具在未來可以發會更加突出的作用,例如提供資金給低碳排的突破性創新計劃。
不過,金融市場參與者和民間對這些工具的發行公司可能「漂綠」表示關切,可靠的轉型計畫設定了公司目標、承諾和執行行動,可以協助金融市場參與者評估一家試圖籌集資金使其業務模式、業務、資產和關係走向符合《巴黎協定》的淨零和氣候適應途徑的公司,其業務戰略是否具備經濟和環境完整性。
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公司為了評估自身與《巴黎協定》(CA100+,2022年;CDP,2022年;IGCC,2022年;TPT,2022年)的協調性,正在制定和公布可信任的轉型計畫,然而已有越來越多的倡議規定框架揭露和其他類型的服務,像是認證與評估、數據收集和分析等服務,對這類計畫的制定和揭露提供指導和支持。
轉型金融的關鍵挑戰為何?
為了將轉型考量納入主流公司策略,並擴大跨產業和跨區的轉型金融,轉型融資辦法必須回應該領域市場行動者所面臨的挑戰,其中新興公司和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值得特別關注。此份指南定義了轉型金融的主要挑戰,並發現可靠的公司氣候轉型計畫以及提高公司透明度可以解決部分挑戰,而其他挑戰則對政策決策者有更多、更廣泛的影響,需要運用補充工具,包括透過政府和捐助者、多邊開發銀行(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和私募投資人的有效協調。
在OECD產業調查提到的挑戰中,受訪者認為,金融市場在辨別公司是否對可靠的淨零轉型有所承諾時,資訊落差和相關數據缺乏可比較性為最關鍵的障礙。而在該調查中,80%的人認為企業缺乏有關轉型計畫內容和格式的詳細訊息是主要障礙;此外,76%的人認為相關數據和轉型計畫缺乏可比較性為一項關鍵挑戰。
各國淨零承諾和國家自訂貢獻的變化也加劇了現有的數據挑戰,因此國際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也正在努力比較不同監管機關下公司策略中的環境完整性水準。同理,在國家層級缺乏產業別路徑的情況下,公司往往無法制定強而有力且長期的氣候轉型計畫。目前在金融市場中,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不願意提供轉型金融,因為尚不清楚如何評估公司計畫是否符合《巴黎協定》的降溫目標。
除了數據方面的挑戰外,利於環境的政策制度架構仍存在一些落差和缺陷,需要解決以充分支持低碳轉型。OECD產業調查的受訪者指出,目前的主要落差是來自於缺乏財政獎勵措施(例如不足的碳定價或公共投資)及缺乏或碎片化適用於實體經濟的政策架構。
最後,轉型金融面臨的關鍵挑戰還有碳密度鎖定效應和資產擱淺的風險,這類風險在設置有增無減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方面尤其明顯,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說法,該基礎設施將鎖定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IPCC,2022)。鑑於此種風險,有關包含減排技術在內的礦物燃料投資,是否應成爲轉型金融方法一部分的問題,繼續成爲激烈辯論的主題。
針對可信的公司轉型計畫提供指引可以解決部分挑戰,特別是和資訊和數據落差有關的挑戰,以及某種程度上碳密度鎖定效應的風險。其他像是和有利於環境相關的措施,需要相關政府、捐助者、多邊開發銀行和私募投資人在政策監管層面進行協調干預,包含採取混合金融干預措施,以提供資金投資、技術支援和能力建置。
轉型計畫作為更廣泛的永續金融工具箱
本指南承認現有工具和架構在轉型與永續金融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分類法、產業別路徑、技術路線圖和永續發展報告準則等工具皆與企業轉型計畫相關,並且可以提高其可信度和可比較性。透過建立和使用現有的永續金融工具,轉型計畫可以協助提高整體轉型策略的可信度,並盡可能地降低轉型金融中的漂綠風險,達到鼓勵永續金融市場誠信成長的目標。
10個具可信度之公司轉型計畫的關鍵要素
轉型計畫讓企業解釋他們對氣候行動與永續所採取的目標、承諾、行動和進度,以及他們在轉型期間如何保持財務業績和競爭力。可信的企業轉型計畫還為金融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穩健的基礎,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從而降低漂綠風險,同時利用轉型機會加以管理自身的轉型風險。本指南以轉型金融和轉型計畫的新興實踐和方法為基礎,確定了10個企業轉型計畫的關鍵要素,也將現有方法尚未開發的領域包含在內。
1. 設定升溫目標、淨零與過渡期目標
淨零目標和過渡期目標基本上參考的是IPCC 1.5°C之參考情境,涵蓋所有相關溫室氣體的排放,由於過渡期目標反映的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高峰的需求,在有限且合理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選擇符合升溫2°C以內的參考情境。
2. 使用產業別路徑、技術路線圖和分類法
基於現有產業別路徑、技術路線圖和可能的分類法擬定淨零和過渡期計畫,釐清今後的業務和資本支出應採取何種方式和技術實現目標。
3. 藉由指標與KPI衡量績效和進度
減緩氣候變遷相關的指標和包含生命週期溫室氣體之KPI,皆可計算和可經外部驗證,目標和報告通常會包含範疇3的排放量,較不會有遺漏,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說明和解釋。
4. 提供清楚的碳信用和碳補償使用
由於碳信用和碳補償可能對轉型計畫的可信度構成風險,他們的使用受到限制並需要小心說明。
5. 制定包含防止碳密度鎖定效應的策略、行動和執行方案
為了實現公司的目標,有明確的策略和具體行動,包括隨時間帶來的轉型風險和機會,才能並評估實現目標的可能性。藉由碳密度鎖定效應的風險評估、提供高排放資產的汰換計畫,和建立相關機制,防止任何現有或未來的資產和基礎設備受到鎖定的風險
6. 透過無重大損害(DNSH)原則及負責任商業聯盟行爲(RBC)盡職調查處理不良影響
除了考量溫室氣體的調適目標外,也要考量其他目標,確保不對環境和社會造成傷害,可以提高計畫的可信度。根據OECD負責任商業聯盟行爲(RBC)進行基於風險的盡職調查,這有助於公司識別、預防、緩解和 考慮與其運營、供應鍊和其他業務關係相關的實際和潛在不利影響,執行轉型計畫一部分的DNSH原則。
7. 支持公正轉型
考慮勞工組織和OECD的相關準則,採取相關措施減少對勞工、供應商、社區和消費者的負面影響,確保經過定期性、持續性和包容性的股東參與和社會對話過程,發展出具可信度的轉型計畫。
8. 結合財務規劃和內部一致性
直接參考公司財務計畫,將轉型計畫納入業務計畫,並與財務報告同時進行。
9. 確保健全的治理和問責制度
確保轉型計畫的設計和執行受定期監管和報告,以及高階管理層的核准和監督,並涉及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
10. 透明度與驗證、標籤和認證
定期揭露目標執行進度,並確保由第三方驗證。
參考資料:https://www.oecd.org/environment/oecd-guidance-on-transition-finance-7c68a1ee-e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