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Omnibus法案:供應鏈盡職調查的轉折點
26 February 2025
RepRisk 的商務長Alexandra Mihailescu Cichon 寫道:「簡化不應以削弱盡職調查任務為代價,這對長期競爭力而言至關重要。」
歐盟的「Omnibus」提案是解決永續報導複雜性的重要一步。然而,它也對企業當責性的未來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
雖然該倡議旨在透過精簡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和歐盟永續分類標準等架構來提升歐盟的競爭力,但重點仍必須放在行動上:識別、評估和減輕供應鏈中的環境和社會風險。
簡化不應該以削弱盡職調查任務為代價,盡職調查對於韌性、當責性和長期競爭力而言至關重要。與CSDDD一樣,Omnibus提案標誌著從過多的報導要求轉向更有針對性、可執行的風險管理。
企業一直以來都承受著合規工作的重擔,這些工作都是以打勾為優先,而非推動有意義的改變。許多永續發展專業人士往往花太多時間在報導和揭露上,妨礙了他們實施可以主動減緩風險和增強營運韌性之方案和措施的能力。
「以競爭力之名削弱 像是CSDDD等關鍵指令將是短視之舉。」
Omnibus配套方案提供了一個重新平衡優先順序的機會,可騰出資源讓企業建立更永續的供應鏈,例如透過負責任的方式採購原物料,而非專注於報導現有供應商。然而,這種簡化必須謹慎處理─更少的監理並不代表著風險降低。
因此,以競爭力的名義削弱像是CSDDD等關鍵指令是短視的,因為歐盟Omnibus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競爭力。
倒退一步?
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超越了向後看的(backward-looking)合規,而是前瞻性的盡職調查。它迫使企業對其環境和社會影響承擔責任,要求企業積極監控供應鏈,並與供應商合作以應對風險。
這種方法不僅僅是為了符合監理要求,更是為了在日益透明的世界中建立韌性和維護聲譽。投資人和金融機構要求更高的當責性,採用數據驅動解決方案進行及時風險監控的企業將獲得競爭優勢。
隨著Omnibus討論的發展,企業必須認識到該提案只是轉移了焦點。對於透明度、當責性和策略性風險管理的需求只會與日俱增,特別是在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戰導致全球供應鏈加速變化的情況下。
近年來,歐洲公司面臨越來越多其供應鏈中強迫勞動和童工相關的風險事件。根據RepRisk的數據顯示,光是在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之間,就有292家公司直接曝露在這類議題上,創下歷史新高。但如何在成千上萬的供應商中識別出這292家公司呢?
「Ominibus提案,如果經過深思熟慮的實施,可以讓企業擺脫紙上作業,並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公司和投資人所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剔除雜音:他們應該篩選數百家供應商的調查,還是透過數據驅動的方法來找出風險實際發生所在?
利用人力人工智慧(human-powered AI)工具主動辨識和處理風險的公司將處於更有利的地位。這種數據驅動的方法有助於系統化地有效辨識供應商間的風險熱點,使公司能夠更好地分配資源,用於議合或稽核與最攸關的供應商。
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智慧、主動的風險管理可以將不確定性轉化為機會。
韌性重於合規
這是企業當責的關鍵時刻。Omnibus提案若能深思熟慮地實施,將有助於企業擺脫紙上作業並取得有意義的進展。但是,這項倡議的成功取決於保持盡職調查任務的完整性,如同CSDDD中概述的那些任務。最終,Omnibus提案不應被視為對永續發展目標的退縮,而應被視為完善企業盡職調查方式的機會。
透過減少不必要的報導負擔,企業可以專注於能產生實際影響的行動,例如解決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惡劣工作條件和環境退化問題。企業必須即刻採取行動,採用更智慧、數據驅動的方法來管理風險─不僅是為了符合法規要求,也是為了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護其營運、聲譽和長期穩定性。
今日接受這些改變具備前瞻性思維的公司,不僅能保持領先地位,而且有助於為所有人塑造一個更永續、更有韌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