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趨勢與電子產業循環現況

28 March 2022

文/廖承甄

淨零(Net-Zero)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除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根據2021年《循環差距報告》(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目前全球經濟僅有8.6%是循環的,且正往惡化的方向前進。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按照目前的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的方式大量開採資源,至2030年需要兩個地球才得以滿足人類需求和慾望。如何透過現有已開採的資源,持續滿足人類生活所需,維持同樣的生活水準,是邁向永續社會的一大挑戰。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Taiwan BCSD)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合作,於3月24日在2022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中,以「永續新契機-循環轉型趨勢與解方」為主題,邀請國際組織循環電子夥伴關係(CEP)官方代表專題分享,也與台灣電子相關產業探討循環轉型實質做法,期望推動台灣電子產業對循環經濟議題的重視。

本會莫冬立秘書長表示循環經濟是總會WBCSD與台灣BCSD的關注領域,希望可以提升各行各業對此議題的重視。WBCSD也開發循環轉型指標(Circular Transition Indicator, CTI)此工具來協助企業衡量產品、業務單位或是全集團的循環性,以利後續的策略規劃和行動。此循環性指標以及相關工具的應用也將是本會今年的重點推動工作。

台灣作為全球電子產業價值鏈中的重要一環,台灣電子產業可以發揮其影響力,促進循環經濟。本次論壇邀請到電子業價值鏈的不同行動者(actors),包括華碩電腦(品牌商)、台灣電路板協會(製造商)以及佳龍科技(電子回收廠商)的代表,一同討論目前在電子產品循環化的現況與展望。

針對電子廢棄物議題,華碩電腦馮寶蓮副理表示華碩電腦已導入循環經濟策略,希望在產品設計上可以更具循環性;然而,這並非易事,設計產品時要兼顧多個面向,像是如何極大化再生材料的使用而不降低產品的強韌度,仍待透過創新技術與策略的發展克服這些問題。此外,作為品牌商,華碩也希望協助供應鏈提升循環性,而且應針對不同的供應商採行不同的標準模式,期待所有供應鏈都能逐步跟上品牌轉型的速度。

而電子業價值鏈的製造商代表電台灣路板協會環安衛委員會黃林誠召集人則提出了電路板產業的困境,因為屬於代工性質,製造產品時須依照客戶要求,並不是最循環的做法,希望持續與客戶溝通議合,同時發展出更符合循環精神與價值創造的解決方案,以提升整體電子產業的循環度。

台灣首家專注於資源處理的上市公司佳龍科技簡得群經理則分享在回收產業的經驗,他指出廢棄物和資源只有一線之隔,如何使廢棄物轉變為資源,重點在於處理廢棄物的技術以及資源的出口方案,當兩者俱全,即可使資源不斷在社會中循環。

最後,本次座談會的主持人Renato lab王家祥執行長總結電子業的循環並非靠一家之力可以達成的目標,並勉勵電子產業中的所有角色相互溝通,提升電子產業的循環性。

循環轉型趨勢與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