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I報告顯示公司進展未能滿足其訂定之排放目標

Environmental Finance, 13 April 2021

根據轉型途徑倡議(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 TPI)最新的進展報告,公司削減排放的速度不夠快,以致於無法達成他們所設定的2030年或2050年的排放減量目標。

TPI的第四次轉型狀態報告收集了16個產業401家公司資料,報告中指出許多公司目前已具備「基本的碳管理實務」,但研究發現就全部公司的平均水準而言,公司在氣候變遷的管理品質較去年略為降低。

TPI表示,此結果部分是由評分較低的新受評公司所造成,但也受到先前開始受評公司未有太多進展所影響。15%的公司符合2050年前低於2°C的暖化情境保持,2%符合2°C暖化情境,但有47%的公司皆未符合此二情境,另有16%的公司揭露不足無法進行評估。對於2030情境的符合型態也類似。

TPI指出,大多數產業中的公司,其減量速度不足以達成其2030年目標,且沒有任何產業中的公司,其減量速度能滿足其2050年目標。然而,設定目標的公司的減量速度較未設目標的公司來得快些。

報告點出在碳績效與管理品質兩個TPI的衡量內容為落後者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Lukoil、Phillips66、易捷航空(Easyjet)、新加坡航空及中國國際航空。領先者則包括: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力拓集團(Rio Tinto)、Iberdrola、Dominion Energy、沃旭能源及英國國家電力公司(National Grid)。

報告的作者提示:「即使碳績效的進展微弱,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令人振奮的信號。」包括更多公司設定了名符其實的淨零目標。但TPI警示投資人要留意淨零目標未涵蓋公司最顯著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這個問題。報告也指出,多了一些公司將目標連結2030年低於2°C情境,且公司的排放目標達成年也較先前的狀況有較長期的設定。

TPI係一由資產擁有者所領導、資產管理者所支持的倡議,其支持者的資產管理總規模約25兆美元。

TPI使用公開揭露資料來評估公司在低碳經濟轉型上的進展。TPI表示其方法學與TCFD架構一致。TPI提供資料給Climate Action 100+進行聯合議合倡議使用。TPI係就下列二者進行公司的評估:

  • 管理品質 – 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由低碳轉型所生之風險與機會的管理/治理。
  • 碳績效 – 依國際目標與國家對應巴黎協定所作承諾,進行公司排放途徑的定量標竿比較。使用三個主要的氣候情境,大多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工具:2015巴黎協定、2°C,及低於2°C。

TPI看重各產業之管理品質的表現,其中表現最好的是電力業、多種採礦公司及化學公司;最差的則是採煤業與貨運業。

依TPI的管理品質指標進行評估,97%的公司承認氣候變遷是一個商業議題,但有20%的公司未表明公司管理階層認同氣候變遷為一商業風險或機會。

僅29%的公司進行氣候情境規劃,並僅有7%能展現公司政策與所參加之產業公會政策間的一致性。大約40%的公司已將氣候變遷目標合併在經營管理階層的薪酬政策中。

TPI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倫敦政經學院的Simon Dietz教授指出:「整體而言,管理品質較去年並未有太多的進步。」

在碳績效方面,TPI評估了10個產業的292家公司。大約1/3的公司對應巴黎協定標竿之一,約1/5的公司對應2°C或低於2°C情境,但大多數的公司並未與這些標竿對應,或無法提供充足或適當的資訊作為評估之用。

Dietz說:「大多數公司的排放目標並不具備足夠的抱負。42家公司設定了符合2°C以下的目標,但其中19家(45%)未設定任何立即性目標。此意謂這些公司尚未訂出從現在起到目標達成年間的確切路徑圖,這往往會讓目標相對更遙遠(平均的目標達成年為2047年),我們鼓勵投資人將其議合聚焦在這些公司的這個議題上。」

這份報告指出:「各產業公司在對齊2030與2050年目標之間的差異,較整體而言更加明顯。」Dietz教授補充,汽車業、水泥業與電力業「傾向於展現他們更密切的對應2050年目標而非他們在2030年的作為,這可能暗指這些產業的公司在本世紀中的排放有較嚴重的後階段負擔(backloading),此為我們所顧慮之處,因此我們鼓勵投資人關注公司的中期目標,以確保公司不會造成我們總體排放目標無法達成。」

儘管相較於去年,整體的進展微弱,作者寫到:「在名符其實的淨零目標的背後是令人振奮的動能」。1年前,14家公司訂定了涵蓋其最重大排放,名符其實的淨零目標,TPI表示:「1年後,這個數字倍增2倍以上,已達35家(其中23家為電力產業)。許多公司設定了淨零目標,但這些目標通常涵蓋生命週期排放的有限範疇(如,汽車業的許多公司設定的目標與其製造流程有關,但未包含所售出產品的排放表現;油氣業中的公司,所設定之目標有時僅包含售出產品使用的排放,但未包含銷售能源的第三方)。」

作者在報告中寫道:「淨零目標不必然意謂著公司的重大排放達到淨零水準,投資人該密切關注目標的涵蓋範圍。」